近日,新建杭州西站站房暨站城綜合體建筑概念設計方案中標結果最終出爐,由程泰寧院士領銜,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筑境設計聯合體的“云之城”方案拔得頭籌,喜獲中標。
8月21日-8月25日,程泰寧院士領銜,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筑境設計聯合體設計的杭州西站站房建筑概念方案首次正式亮相杭州市城市規劃展覽館,面向杭州市民公開征求意見,全城矚目,吸引了浙江日報、浙江電視臺、浙江新聞客戶端、浙江24小時、杭州日報、都市快報等數十家省市主流媒體和自媒體爭相報道,多位專家高度點評,數千名市民參觀,反響熱烈。
▲ 筑境設計上海公司總建筑師于晨接受浙江衛視采訪
(點擊視頻觀看)
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教授王建國認為,杭州西站設計方案最大亮點是打破城市建設和鐵路場站建設的隔閡,在國內開創了站城一體化的先河。
1
在杭州西站站房方案中,我們看到了以人為本的交通流線和站城一體的功能布局,既節約集約用地,又增加復合功能,形成以人為本、多維一體的交通組織。上海市建筑學會理事長曹嘉明認為,這種設計理念非常好地解決了城市融合的問題,能夠更好地引導高密度的城市發展。
1
在資深媒體人、《城市秘密》創始人王群力看來,杭州西站最大特點是立意比較高,站在“站、城、業、人”四個維度來考量和定義車站的作用。它看起來是在建車站,實際上是在造一座城。此外,西站的設計上還有一些很酷的細節,如對光的運用。通過“光谷”概念使更多自然光進入車站,展現的理念就是處理好建筑和自然的關系,天人合一。
杭州西站是一座鐵路、公路、航空、地鐵、水運等多種交通方式無縫對接的大型綜合交通樞紐,這是杭州除蕭山機場、火車東站之外第三大綜合交通門戶樞紐,有助于推動長三角一體化戰略,打造輻射全省全國的樞紐大平臺。
杭州西站立足“國際視野,高點定位”,堅持“大TOD”發展、“站城一體、綜合配套、三生融合”的理念,力求實現交通樞紐與城市建設、產業發展的緊密融合,打造綜合交通示范點、科創走廊會客廳、綠水青山園中站、世界名城新名片。
▲杭州西站南立面
▲杭州西站側立面
01 項目概況
▍項目背景
《杭州鐵路樞紐規劃(2016-2030)》以及《杭州市綜合交通發展“十三五”規劃》確定新建杭州西站,形成杭州鐵路線網一軸兩翼的總體格局,西站將作為杭州西翼通道的核心。西站樞紐地區位于杭州“一主三副六組團”的余杭組團內部,地處老宣杭鐵路所在地,是城西科創大走廊以及未來科技城的重要組成部分。
▍車站概況
杭州西站站房規模10萬平方米,方案設計站型為帶高架候車室站型,進站旅客以高架候車室候車為主,輔以線下快速進站廳。西站樞紐規模確定將為11臺20線,預測近期(2030年)旅客發送量將達2665萬人,遠期(2040年)旅客發送量為5230萬人。
建成后的杭州西站構建了杭州到省內各地市1小時高鐵交通圈,打通了杭州至武漢的鐵路通道,開辟了杭州至上海、南京、溫州、合肥、西安等地的新通道,同時,源源不斷的人才流、信息流、資金流將匯聚于此,形成巨大的人才、科技、產業集聚效應,大大提升城西科創大走廊對外商務出行效率,助力城西科創大走廊建設發展。
▲杭州城西各功能板塊空間關系圖
▲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
02 建筑設計
整體設計以打造“站城一體”,城市未來生活的典范區為目標。結合整體“云之城”的理念,我們將站房綜合體設計融入整體環境考慮,站房與城市綜合體多層次多維度的建立聯系,將站融于城,將城合于站,打造站城高度融合的超級TOD。建立火車站與余杭塘河,以及寡山、吳山,“看”與“被看”的相互關系,形成“呼應山水,溝通南北”的自然生態格局。
站房部分打造“云端站房”的設計概念,提出“云谷”、“云路”、“云廳”的核心理念。通過“云谷”解決站與城復雜的交通組織;通過“云路”打造中央快速進站系統;通過“云廳”將站與城的功能更好的融合起來。
▲進站云谷透視圖
▲高鐵站房下部設地鐵、公交、長途、出租、私家車等,通過云谷及中央進站系統實現各類交通之間的零換乘
▲進站云谷透視圖
▍功能布局
在功能布置上,整體布局高度復合,打造立體城市。在南北向主軸上,南側設計了作為統領整體形象的“云門”,打造城市會客廳;北側設計了以特色會展、商業為主體的會展中心。
03 交通組織
1. 站城交通分離
到站的車流采用“高接高方式”,將車流從良睦路和東西大道城市高架引入車站高架,再由車站高架快速直達高架落客平臺。
到城的車流則在高架快速路提前分流至地面,再由地面道路進入各個街區。
2. 站中立體交通體系
本方案通過城市通廊及站場拉開的空間將站臺以下的空間劃分為四個象限,將傳統的城市通廊定義為城市南北聯系的主要通道,而將站場拉開的空間定義為各種交通換乘主要通道——“云谷”。
由于杭州西站位于杭州主城區以西,因此根據西站區域位置以及交通流量預測,我們將四個象限分別定義為:東北象限為公交接客區、西南象限為場長途接客區,東南及西北象限為出租與私家車接客區,將各蓄車場設置在站區外側,提升站房范圍內整體環境。各個象限的車輛都通過站中路及內部道路到達或離開車站,與城市車流互不干擾。
3. 慢行系統
以樞紐綜合體為核心,在地面之上6米高度之處,構建區域高架慢行系統。通過高架慢行系統實現人車分流,地面層機動車暢通無阻,6米標高層,構建連貫的步行友好環境,并且妥善結合建筑屋頂花園的設計,構架立體多維的城市空間。
▲落客平臺透視圖
▲車站內部交通體系
▲核心區域高架慢行步道
▲景觀步道
04 綜合開發
隨著高鐵的開通,未來,杭州西站綜合體必將發展成為長三角一體化的重要樞紐、科創大走廊的發展引擎、杭州“旅游西進”的產業旗艦。為更好地利用西站對土地開發的導向效應,我們根據對周邊城市不同能級與可達性的量化研究,細化高鐵區域城市功能需求,并以此為依據規劃綜合體的功能布局。
定位長三角一體化綜合開發體量
實現商務同城、旅游同城、職住同城
▲杭州西站一小時可達圈
科創引擎——面向未來的新經濟
綜合體復合業態
▲復合業態
▲站房結合
旅游旗艦——最美的高鐵綜合體
城西生態景觀帶&景觀車站
▲站臺雨棚綠化
▲蓋上公園
05 城市形象
1. 云門:塑造綜合體標識性的城市空間
綜合體以江南意向塑形,為未來這個區域塑造獨特的城市形象,并用同構的手法統一綜合體的立面形象,促進站城融合,塑造極具魅力的城市品牌形象,提升區域活力。
云門提供了標志性、公共性、開放性的城市空間,其前側中間廣場可適應不同活動的需求,戶外空間植入不同的城市主題活動,為城市空間注入活力。
▲ 云門
2. 云海氛圍
云海傳承地域文化,營造現代江南城市聚落。
3. 云端候車廳
在云端之下的候車廳,候車廳的屋頂頂蓋像云霧漂浮,光谷地段的玻璃頂棚形似云層之間的縫隙,光線從云霧中散射到候車廳內。在候車廳里利用人臉識別系統提高進站效率,云信息服務可以有效提供最短安檢路徑等,幫助旅客快速進站。
▲云門-城市客廳
▲杭州西站北立面
▲云端候車廳透視圖
▍工程檔案
設計單位:程泰寧院士領銜,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筑境設計聯合體
筑境方案設計:程泰寧、于晨、殷建棟
鐵四院方案設計:盛暉、李立、殷煒
*站房方案為實施方案,云門及綜合體為概念方案,最終以批復為準*
文章來源:筑境設計 ,如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