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2024年12月20日第15版
四十五載砥礪前行,四十五載風雨兼程,自 1979 年成立以來,合肥工業大學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合工大設計院)已走過四十五個春秋。在規劃、設計的歷史長河中,合工大設計院始終以國家發展大局為重,開拓進取,突出主業主責,聚焦創新發展,推進智慧城市、智能建造,不斷標注出設計的新坐標、新起點。翻開合工大設計院厚重的歷史冊頁,可以看到,45 年來,合工大設計院作為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 ——合肥工業大學的全資企業 ,始終跟隨國家前行的步伐 ,積極響應國家戰略部署 ,肩負著時代賦予的使命。1979 年,合肥工業大學為貫徹“理論聯系實際、教學必須與生產實踐相結合”的方針,批準建筑工程系成立建筑設計室,組建了十余人的團隊,將教學與建筑創作相結合。在之后的歲月里,設計室從研究所、設計研究院逐步成長為如今的集團公司。“設計室剛成立時,我們是在學校的一間教室里工作的。后來,又搬過圖書館、地下室……在學校里輾轉了很多個地方,直到 2003 年才擁有了獨立的辦公場所——三立苑。”安徽省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張云海從事建筑行業工作已有 40 余年,考入合肥工業大學建筑學專業后,便一直見證著合工大設計院的成長與壯大。在他看來,能吃苦、肯拼搏,是企業最好的座右銘。“ 只要有新員工入職 ,我們都是手把手 、毫無保留地把過去的經驗傳授給他們。”畢業于合肥工業大學工業與民用建筑專業的安徽省工程勘察設計大師王珺 看來,“傳、幫、帶”同樣是企業逐步發展壯大的關鍵。“設計院就像是一個孵化器,孕育出了一批優秀的設計大師和作品。”安徽省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孫潔自 1988 年起便加入合工大設計院工作,先后負責建筑結構、施工圖審查等工作,在人才培育、作品創作上,堅守質量關。合工大設計院作為依托合肥工業大學深厚廣博的學術、科研和教學資源成長起來的學科型企業 ,從成立之初 ,就肩負著“為社會提供一流的產品與服務”的重要使命。在傳統的教育、金融、醫療、辦公、房地產和商業綜合體等民用建筑設計的基礎上,合工大設計院還開拓了巖土工程、工程監測、國土空間規劃、市政工程、新能源與電力工程、水利工程、智能交通、智慧城市與智能建筑等市場領域,用智慧與汗水繪制出一幅幅城市發展的宏偉藍圖。作為高新技術企業、合肥市創意文化重點產業鏈企業,合工大設計院建有國家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安徽省徽派建筑研究院、安徽省城市風貌與空間環境更新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企業技術中心等多個科研平臺。依托高校開展產學研創,不斷加強技術創新,成果豐碩。
同時,合工大設計院堅持質量至上,以高質量發展為首要任務。該院目前已擁有甲級資質11項,乙級資質26項。完成的項目共獲國家級獎項 44項 ,教育部獎項85項,省級獎項378項。先后被授予當代中國建筑設計百家名院、科普教育基地、安徽省優秀建筑業企業、安徽省工程勘察設計行業企業文化建設先進單位等稱號。
▲合肥工業大學智能制造技術研究院項目
近年來,合工大設計院緊跟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建筑及智慧城市等行業熱點,融合求變,守正創新。既堅守傳統建筑勘察規劃之基,又緊抓高質量發展轉型先機;既深耕傳統專業領域,又拓展新興賽道;既塑造新動能,又構筑新優勢。作為安徽省一流綜合勘察設計集團,合工大設計院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以專業品質為美好安徽建言獻策。“為滿足人民群眾對高品質住宅的需求,加快實現從‘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邁進 ,我們今年參與主編了《安徽省高品質住宅設計指南(試行)》。”據安徽省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張一敢介紹 ,該指南已于2024 年10月正式出臺,對于提升住宅建設品質、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增強安全耐久性 、提升智能化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此外 ,合工大設計院還主編了《安徽省保障性住房建設標準》,設計的安徽省首個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項目也已于今年3月正式開工。
城市更新領域,合工大設計院積極投身于課題研究與實踐,參編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標準《城市更新策劃與評估標準》、安徽省地方標準《既有建筑改造設計指南》、行業標準《公共建筑節能改造技術規范》,深度參與了仰光片區城中村改造 、廬陽區四里河左岸城市更新(一期)等合肥市關鍵項目 ,致力于完善老城區基礎設施,為居民營造更優質的生活環境 ,推動合肥向宜居、韌性及智慧城市的目標邁進。
和美鄉村建設方面,合工大設計院參編安徽省地方標準《安徽省村莊規劃編制技術指南(試行)》《安徽省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規程(試行)》,設計的六安市獨山鎮太安村、黃山市休寧縣海陽鎮瑯斯狀元村等多個村落,成功入選和美鄉村精品示范村建設名單,展現了其在鄉村振興領域的卓越貢獻。歷史建筑及文物保護方面,合工大設計院彰顯專業實力,對廬江礬礦工業遺址等多個重要建筑進行保護加固與再利用,同時,該院還承擔了海軍安慶醫院同仁醫院舊址病房樓、潛山市野寨中學忠烈祠及舒城高峰鄉新四軍司令部舊址等文物、傳統建筑修繕與恢復建設工作,為傳承歷史文化、保護文化遺產作出了貢獻。同時,隨著國家“ 雙碳 ”戰略深入實施,合工大設計院作為國內節能綠色與智能設計領域的先行者,高度重視節能工作,奠定雙碳與智能化發展堅實基礎。主編《公共建筑通信設施技術標準》《公共建筑供暖空調能效提升技術標準》等多部省級地方標準 ,參編安徽省地方標準《智能交通系統工程檢驗規范》,入選安徽省發展改革委第二批合同能源管理合格供應商。安徽省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張勇作為合工大設計院暖通專業的領頭人,如今,正引領駱崗公園錦繡湖能源站設計建設 ,該站以地源熱泵為核心 ,多元互補 ,高效利用淺層地熱資源 ,制冷供暖兩相宜,展現先進能源應用典范。水利工程方面,合工大設計院完成了《安徽省農村供水保障提升實施方案(2023-2025 年)》,天長市白塔河綜合整治工程、阜南縣城東水廠和城南水廠勘察設計、天長市金牛湖新區水系規劃等項目。
在推動建筑業工業化、數字化轉型的征途上,合工大設計院積極推行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參編安徽省地方標準《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指南》,并與國產軟件公司緊密合作,共同探索創新應用。同時,全面實施協同設計理念,激發內部團隊活力,通過舉辦協同設計競賽,促進技術交流與創意碰撞。該院獲全國第十三屆“創新杯”建筑信息模型應用大賽自主圖形平臺類 BIM 應用一等獎,2024 年安徽省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員職業技能競賽團體一等獎。
▲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公共平臺項目
謀定未來:開啟數字化轉型“新”征程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45 載風雨兼程,合工大設計院始終堅持黨的領導,以黨建引領企業文化,立足新階段,貫徹新理念,融入新格局。資質資信全面升級,業務涵蓋工程建設全產業鏈,并逐步擴展至和美鄉村、城市更新、水利、消防等民生領域。“我們依托合肥工業大學學科優勢,將設計與土木工程、環境、能源等專業緊密契合 ,在產教研學方面做出了許多成果 。”安徽省工程勘察設計大師萬力表示,該院提供的服務已經從單一的設計,轉型為標準制定、課題研究等綜合服務。合工大設計院通過服務學科建設,強化產業鏈的連接、補充和延伸,實現建設工程全產業鏈的轉型升級,讓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同時,立足知識密集型行業本質,合工大設計院大力開展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進一步提升市場敏感度,不斷升級業務能力和模式,提高組織效率和人員效率。堅持學科賦能,不斷提升策劃咨詢能力、科技創新能力、全過程服務能力和資源整合能力,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
“作為高校設計院,未來,我們的目標是成為產學研創融合、專精特新顯著的百年高校企業。”安徽省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張彤陽表示,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該院將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為動力,以科技創新、管理創新為引擎 ,立足安徽,跨區域多領域為社會提供一流的設計產品和服務。堅持聚焦主責主業,深耕核心優勢業務,賦能新興熱點領域;進一步深化改革,不斷提升現代企業治理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強化創新策源,推動科技創新,布局建設未來產業,服務國家戰略,助力區域發展。同時,進一步加強產學研創,協同培養人才,服務科技成果轉化,為建設國際知名的研究型高水平大學和一批世界一流學科作出應有貢獻。
▲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合肥)技術中心項目
本文轉載自:中國建設報,如有侵權,請聯系協會刪除。